全省“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征文比赛评选结果揭晓
2011-11-07 14:43:00 来源: 编辑:记协网编辑
201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对活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在全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分步骤推进扎实,多举措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专项教育活动中,为教育引导全省新闻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省委宣传部、省记协于3月份发出通知,在全省新闻战线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征文比赛活动。
全省各级新闻单位高度重视征文活动,把活动作为深入推进“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新闻单位积极发动和组织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参加比赛,以此促进新闻从业人员理性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总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提高业务能力。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参加征文比赛,共计收到征文100余篇。来稿作者遍及全省各市州,其中既有省级新闻宣传单位的从业人员,也有市州级和县区级新闻宣传单位的从业人员;既有来自报纸的新闻工作者,也有来自广播电视和网络的新闻工作者;既有独当一面的总编辑,也有在一线拼搏的普通记者;既有拥有多年工作资历的业内专家,也有刚出校门不久的新生力量。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表明从业者对专项活动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对征文活动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
全省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结合专项活动的要求与活动开展情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反思实践,深入思考,对“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建议。这些来稿,有的来稿从树立正确新闻观的角度,有的来稿从强化专业意识的角度,有的来稿从提高职业能力的角度,有的来稿从协调利益冲突的角度,有的来稿从转变采编作风的角度等,广大新闻工作者或者剖析产生虚假报道的根源,或者提出杜绝虚假报道的有效措施,多角度的思考成果,对杜绝虚假报道提供了富有见地的思想启示。
征文活动评委会对来稿进行了认真评选,从中评出一等奖3篇,分别是《文摘周报》总编辑陈代阳同志的《文摘类报纸如何过滤虚假新闻》、《四川日报》张守帅的《夯实第一防线 严把新闻真实关》、成都传媒集团黄志祥的《有效治理“虚假新闻”的对策探讨》;评出二等奖9篇,分别是《成都商报》向兵的《不做仇恨和猜疑的传播者》、《甘孜日报》东风的《发出真实声音 —担“喉舌”作用》、《成都晚报》张杠的《“阆中硬汉”惹的祸》、成都电视台郑荫玲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四川日报张萍和钟兴强的《牢记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报道》、《华西都市报》谢梦的《文化新闻不能简单等同于娱乐》、四川在线涂伟的《杜绝虚假新闻 网络新闻如何把握真实性》、《成都日报》陈晓霞的《浮躁,产生虚假新闻不可忽视的诱因》;评出三等奖18篇;另有60篇获得纪念奖。
这次征文比赛活动,作为全省“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组成内容之一,至此取得圆满成功。征文活动对深入开展专项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我省专项活动中的亮点之一。通过征文活动,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杜绝虚假报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全省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必将把在专项活动中以及在征文活动中受到的教育、获得的感悟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而杜绝虚假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提高各级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起到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