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四川新闻奖评选工作启动
2015-02-25 10:05:00 来源: 编辑:记协网编辑
2014年度四川新闻奖评选工作启动
 2014年度四川新闻奖评选将于2015年4月举行。评选会在评出四川新闻奖的基础上,向中国记协推荐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
     一、评奖宗旨
开展四川新闻奖评选活动,旨在检阅我省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展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活动成果,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示范作用,引导、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新闻规律,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促进新闻媒体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动我省新闻界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推进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服务。
    二、评选范围
评选范围为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报社(报业集团)、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主办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不含网络版、电子版)。在履行社会职责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媒体,不得推荐作品参加本年度评奖。
四川新闻奖参评作品为以上单位原创,并在上一年度内首次刊播的新闻作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报刊在上一年度首次刊发的新闻论文。近三年内有不良职业道德记录的新闻从业人员参与采编的作品不予评选。
    三、评选项目及基本要求
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和主创人员按各项目规定申报。申报作者、主创人员为“集体”的,需附作者、主创人员名单。作者姓名和排序以刊播时署名为准(刊播时为笔名、网名的,申报时可在笔名、网名后括号内填报本名)。申报编辑姓名须与刊播稿单上的姓名一致。
   (一) 文字类作品参评项目
1、消息类: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作品。作者超过3人或刊播时未署名的,按“集体”申报,可另报不超过2名编辑。
2、评论类: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等进行事实分析和说理的新闻作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等,不包括杂文。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上。
3、通讯与深度报道类:用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等表现手法对新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和详细报道的新闻作品(含分上、下两期刊发的通讯)。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上。
4、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系列报道是指围绕某一主题或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等所做的多角度、多侧面报道,单件作品不少于3篇。作品策划性强,单件作品间关联性强,成系统。连续报道是指围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连续刊发的“跟踪式”报道,单件作品不少于3篇。组合报道是指围绕同一主题、现象、人物、事件在同期同一专题内刊发的不同体裁的报道,单件作品不少于3篇。本评选项目不包括系列评论和系列理论文章,不含将分散发表的主题或内容相关的报道集纳在一起的作品。
刊播时间跨年度的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按作品结束刊播年度申报。参评的系列、连续报道要求报送开头、中间、结尾部分各1件代表作,组合报道选择3件代表作。
申报主创人员为作品策划、记者、编辑等,超过7人的,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5、新闻版面:要闻版等新闻版面(不包括预拼版和摄影、漫画等专副刊版面以及成组的版面)。作者指版面编辑和版式设计人员,超过3人按“集体”申报。
   (二)广播、电视作品参评项目
1、消息类:定义同文字类。广播作品主创人员包括采访记者和编辑等,超过4人按“集体”申报;电视作品申报主创人员包括采访记者、摄像和编辑等,超过5人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2、评论类:定义同文字类。包括以评论为主的述评性节目。申报主创人员要求同上。
3、新闻专题类:从不同角度报道、分析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现象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包括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含电视新闻纪录片和分上、下两期刊发的专题)等。申报主创人员要求同上。
4、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定义同文字类。申报主创人员为作品策划、采访记者、摄像、编辑等,署名超过7人的,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三)网络作品参评项目
1、新闻评论类:新闻网站首发的原创评论。作者超过3人按“集体”申报,可另报1名编辑。
2、新闻专题类:用图片、文字、音视频、Flash等多媒体手段和多种新闻体裁,从不同角度全面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新闻主题的作品。申报主创人员为策划、采写、编辑、页面设计等,超过6人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3、新闻访谈类:主持人与嘉宾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在线访谈作品,主持人与嘉宾现场交流谈话内容不少于作品的2/3。申报主创人员为作品主编、编导、主持人等,超过6人按“集体”申报, 不另报编辑。
    4、网页设计:网站首页、新闻频道首页或新闻专题首页。申报主创人员为网页编辑、设计人员,超过3人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四)综合项目
 1、新闻漫画:报纸、通讯社和新闻网站首发的新闻漫画作品。单幅作品只能申报1位作者,组图作者超过2人按“集体”申报,可另报1位编辑。
 2、新闻名专栏: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刊播有共同特征(同类主题、同类题材、同类体裁)的新闻报道的板块(单元)。要求已连续刊播一年以上且年度内刊播不少于48周,每周刊播或更新不少于一次。
报纸专栏应有固定的名称,位置相对固定和独立,不含专刊和专版。广播、电视专栏应有固定名称、标识、开始曲。网络专栏应在固定页面有固定名称和链接位置。
申报主创人员为栏目策划、采写记者和编辑等,超过6人按“集体”申报,不另报编辑。
    3、新闻论文:以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理念、新闻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章。作者署名超过3人的,按“集体”申报,可另报1名编辑。
   四、评选标准 
  (一) 总标准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
2、内容真实,感染力强,社会效果好。
3、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勇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
4、关注体现“走转改”精神,努力改进文风的作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短、实、新作品。
5、鼓励媒体融合报道和应用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6、对同一事件的同体裁新闻作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首发时间在前的作品。
7、存在导向不当、有不良社会影响以及新闻要素不全、事实性错误和意思表达不清或有歧义(被采访对象口述和引用原文的除外)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奖。
存在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事实交代不清、语句杂糅、归类有误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
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的作品(含视频作品和新闻论文)和存在主持人、记者表述有误的音视频作品,不得获一等奖。
存在使用成语不规范、缩略词语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词语搭配不当、数字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况,不影响文意的,不得获一等奖。广播作品现场音响和电视作品画面质量不佳,原则上不得获一等奖。上述错误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的,不得获奖。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专栏申报代表作之外内容,差错达5处,不得获奖。
标点符号不准确不影响文意和记者现场采访口误非原则性错误的作品不受影响。
 8、文字类作品字数按正文字数计算,含标点符号,不含标题、署名、注释等内容。申报时以word“字数统计”栏“字数”项为准。
其中,消息类作品不超过1000字;评论类作品不超过2000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作品中,通讯、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等不超过3000字,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作品以申报代表作的体裁字数要求为准,一件代表作超长即视该作品为超长作品;网络评论不超过2000字;新闻论文不超过6000字。
广播、电视消息类作品不超过4分钟,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件作品不超过8分钟;广播评论类作品不超过15分钟,电视评论类作品不超过40分钟,广播专题类作品不超过30分钟,电视专题类作品不超过45分钟。
少数民族和外国语言文字作品以原作字数、时长为准。
在全部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中,文字、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作品、新闻论文每类超长作品各不得超过2个。
  (二)各项目评选标准
1、消息类作品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文字消息作品应有规范电头。
2、评论类作品要求观点鲜明,论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论证有力。网络评论要求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
3、通讯与深度报道类、新闻专题类作品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
4、报纸、广播、电视的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作品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报道全面,有深度。
5、新闻版面要求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
 6、新闻漫画作品要求能够反映国内外新闻时事,观点鲜明,构思新颖,新闻性强,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想像力丰富,富有幽默感和艺术表现力。
 7、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声音、画面)生动,有细节,有深度,音响、画面运用得当,有感染力。
8、网络新闻访谈要求选题恰当,时效性强;嘉宾有代表性、权威性;谈话主题集中,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谈话内容与节目定位、播出时段相适应;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准确;主持人提问、转承自然得体,对现场节奏把握适度;背景资料运用得当,有网络特色。
 9、网络专题要求主题得当,特色鲜明;容量大、采集广、更新迅即;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页面结构清晰、逻辑分明、布局合理,页面设计新颖美观,富有特色,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
10、网页设计要求主题鲜明,风格独特;能够完美、准确展示新闻内容、体现首页功能性;布局合理、富于创新;细节精致、色彩协调;符合读者阅读习惯,运用先进网络技术,体现新闻性、艺术性和网络特点的完美统一。
11、新闻名专栏要求内容选择与栏目定位、版面位置(播出时段)相适应;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编排制作精良,社会影响较大。网络新闻专栏要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有鲜明的网络特色。
12、新闻论文要求立论正确,论据可靠,论证充分,论述严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五、设奖数额
四川新闻奖设奖数额不超过 480 个。其中,一等奖不超过72个、二等奖 144个左右、三等奖 264个左右。
特殊情况下(各项评选条件都很优秀,只是因字数、时长限制等硬性规定所限)经评委会决定,可另设不超过4个特别奖(与一等奖同样待遇),其中报纸、通讯社、广电、网络类作品各不超过1个。
六、奖励办法
1、获奖作品(包括一、二、三等奖作品)的作者和编者,由省
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获奖证书。如作者和编辑为同一个人,只颁发作者证书,不再颁发编辑证书。
2、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获奖作品奖金建议标准,由作者、
编者单位酌发。
3、如发现参评或获奖作品有伪造、剽窃等违规行为的,坚决取
消参评或获奖资格。
    七、参评作品要求
        (一) 文字类作品
  1、参评作品(论文、版面、新闻漫画除外)须报送10套文字材料,装订顺序为一份推荐表和一份作品文字稿,参评作品要求是剪报的清晰复印件,并附一份刊登作品的完整报纸版面。参评论文及其推荐表一式5套,每套由一份作品和一份推荐表组成,装订在一起。
2、各单位报送参评作品时,须填写一份《四川新闻奖推荐作品目录》。
3、报纸版面作品须报送2套原样报。每套由一份作品和一份推荐表组成,装订在一起。还须填写一份《四川新闻奖报纸版面推荐作品目录》。
 4、新闻漫画参评作品不论单幅还是组画,均请放大复印在A4复印纸上,粘贴到9号大型信封(约23cm×35cm)的正面,并在正面下方填写与发表时间相同的标题及说明(不得标注作者姓名)。在信封背面粘贴《四川新闻奖新闻漫画推荐表》,并把作品首次发表时的样报、样刊(刊登参评作品的完整报纸版面、杂志的完整目录页和刊登作品的完整页面),装在信封里。没有样报、样刊视为不
曾公开发表过,不予评选。同时还须填写一份《四川新闻奖新闻漫画推荐作品目录》。
   5、少数民族文字作品以作品原文字数和内容为准,除送原报纸
外, 须译成完整准确的汉文稿,然后按上述要求送评。
    (二)  广电、网络作品
    1、参评作品须报送10套文字材料,装订顺序为一份推荐表和一份作品文字稿,广播、电视作品的文字稿为该作品内容的文字打印稿。系列(连续)报道类作品必须从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中各选1篇代表作(件)文字稿,组合报道选3件代表作,并附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品完整目录。
2、各单位报送参评作品时,须填写一份《四川新闻奖推荐作品目录》。
3、广播、电视作品将原版播出作品复制为适用于DVD机播放的光盘。同一报送单位参评同一项目的广播电视作品可录在1张光盘上。电视作品在刻录前,务必选择刻录为“可自动播放的DVD格式光盘”。刻录后的DVD光盘须在DVD机上试播,检查能否自动播放、前进、后退,声音、画面是否完整清晰流畅,确认无误后再寄出。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原作有片头、片尾的,须完整刻录包含有片头、片尾的音视频作品。广播电视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每件代表作各刻在1张光盘上,并在光盘上注明代表作顺序。
以上所有参评作品的方案材料的打印件及复印件,均使用A4纸。所有文字材料用WORD格式(作品请不要用图片转换或扫描格式保存,文件内不必附图片)。标题字体用14号黑体加粗,居中。小标题为12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字体为12号宋体。推荐表内填报文字为12号宋体。请将《四川新闻奖推荐目录》发到scxwg2009@163.com邮箱。
2014年度四川新闻奖评选通知附件(表格)请在邮箱下载。邮 
箱:scxwg2009@163.com   密 码:dddd123456
    八、文字材料寄送时间地址
1、寄送时间:报纸版面、新闻漫画在3月20日以前,其余作品在4月17日以前。以邮戳为准,逾期视为自动弃权。
2、寄送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
收件人: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邮政编码:610012
(请用特快专递,以免延误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