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列表

    县级融媒体新闻奖:历史性的成果检阅——2021 年度四川新闻奖县级融媒体参评作品评析

    2022-10-17 14:53:00  来源:  编辑:记协网编辑

    四川新闻奖评委  詹恂

    令人瞩目的四川省首届县级融媒体新闻奖评选工作结束之 后,四川新闻奖县级融媒类作品接着开评,堪称历史性的成果检阅,共 60 篇作品获奖。

    其中,成都双流区融媒体中心报送的《道路违规限高架阻拦了物流畅通循环之“路”》、 仁寿县融媒体中心报送的《返乡养蚕闯新路》、汶川县融媒体中心报送的《全国首个多灾种预警 项目在汶川启用》、广汉市融媒体中心报送的《全国首个开放式 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正式开馆》、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报送的《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实现基层减负松绑》、江油市融媒体中心报送的《四川首座超临界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在我市正式投运》、安州区融媒体中心报送的《咱们村的年轻人——村里来了群硕士研究生》、昭化区融媒体中心报送的《“绿水青山”定价 19.15 亿元 四川首个乡镇 GEP 核算完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报送的《交子大道今晚璀璨开街》9 篇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

    优秀的县级融媒新闻作品,不仅体现出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中心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有效尝试与优秀成果,也体现出 四川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落实《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方面贡献着四川力量。

    本次四川新闻奖县级融媒获 奖作品, 在作品题材、内容创新、表达形式等方面均可圈可点,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小见大,彰显时代主旋律

    小切口、大题材、饱含情怀和正能量是本届四川新闻奖县级融媒获奖作品的特点之一。部分作品以基层书记直播、大山深 处的直播、发现雪豹、采煤深陷区突围等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为切口,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紧扣新时代发展主题,于细微个体之中,挖掘宏大的社会意义,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以“ 乡村振兴” 为主题的获奖作品为例。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潮流中,有一群年轻人,却选择逆流而上,扎根乡土,服务乡村。绵阳市安州区融媒体中 心聚焦这类年轻人,创作了一组广播系列报道《咱们村的年轻人——村里来了群硕士研究生》 《咱们村的年轻人——第一书记变身“主播”点亮芋河幸福生活》 《咱们村的年轻人——偏僻山沟的红色“福星”》,该系列作品开篇以老百姓乡音入手,接入热情洋溢的主体歌曲,迅速吸引受众。三篇作品分别从乡村特色水产养殖、农产品直播带货,以及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展现 出枫香村的硕士生驻村干部,竭尽全力,在枫香村加速打造脱贫 村产业振兴蝶变新标杆,走出了 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古蔺县融媒体中心二等奖获 奖作品《泸州古蔺:大山里搭起 “直播间” 万亩猕猴桃打开新销 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古蔺县东新镇通过直播打开了万亩猕猴桃的新销路。作品从“镇长 + 达人”默契搭档带货忙、“果农 + 直播”自产自销有保障、“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闯市场三部分描述了东新镇万亩猕猴桃园变 成直播间,镇长带货、果农展开 “直播销售大比拼”的火热场景,记录了政府和果农同心协力让“蔺州绿肉”走出大山的创新做法。

     

    2、典型人物故事,为时代树楷模

    伴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来自不同年代、不同战线的基层一线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激励和感动了一代代人,成为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而 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作为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在新闻报道时坚持“镜头对准基层、笔墨用在一线”的原则,全力讲好基层人物的故事,善于从公众视角发现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在人物选题策划上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故事内涵和价值导向。例如炉霍县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专题  类获奖作品《世界这么大 还好遇见你——记炉霍县交纳村驻 工作队员黄先明》,采用视频的形式,以驻村工作队员黄先明交纳小孩合唱歌曲的镜头切入,为故事叙事的展开烘托情绪,使得作品叙事染上“温度”。作品一方面以黄先明在交纳村的生活现状为切入,娓娓道来他来到交纳村,发动村民发展产业、重塑美好环境,改变交纳村贫穷落后面貌所面临的困难与尝试。另一方面,叙事视角回归到黄先明的家庭,通过讲述其作为“父亲” 的角色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其为扶贫工作做出的牺牲,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富。叙事镜头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充满电影质感,制作精良,同时善于捕捉黄 先民与村民真实的情感流露,并通过交纳村现状的镜头,展现出黄先明与村民在脱贫这条道路上取得的优秀成果。

    为迎接建党 100 周年,北川羌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策划了一系列的正能量的羌族代表人物。作品《陈云珍:指尖上的“筑梦人”》获得四川新闻奖三等奖。 该节目以“全国优秀农民工”、 省级羌绣非遗传承人陈云珍受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联欢活动观礼嘉宾为线索 , 讲述省级羌绣非遗传承人陈云珍用地地道道的绣花功夫,带领上百个贫困家庭在增收致富路上怎样圆梦。她一生把羌绣传承和发扬作 为自己的使命,一针一线诠释羌 族儿女爱党爱国浓情,绣出了精彩、绣出了担当、绣出了非凡的人生篇章。该节目采用第一称自述的方式,采访真实、准确、全面、生动,题材鲜明、形式新颖。

     

    3、选题策划多样,传递主流价值

    多种表达,融合传播,用不同体裁立体式综合报道,四川新闻奖县级融媒获奖作品不仅坚持内容为王、体裁突破,创新报道等百花齐放,同时,还将主流价 值彰显、引导舆论、服务公益作为其进行作品创作的基本理念,在选题策划上、叙事策略、表达 方式等方面做到主动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发掘群众共情点,解决群众痛点,向受众展现了新时代各条战线的新气象。具体来说,获奖作品在选题策划体现出重大主题软着陆、舆论监督有力度、民生话题巧破题三个方面。其中,重大主题主要采用以小见大、运用典型人物的方式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2021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货运、物流行业的热词被多次提及,表明国家对取缔违 法违规设置的限高限宽设施的决心以及对货运行业的重视。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获奖作品《道路违规限高架阻拦了物流畅通循环之“路”》采用了广播评论的表达形式对双流区彭镇金湾的限高架乱象进行报道。该作品聚焦“花式”限高架阻拦了物流畅通循环之“路”, 具有新闻的“新鲜劲”“热乎气”;记者多方走访,求真务实,体现了媒体的“人民性”和“思想性”。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引起各方关注。当地政府和相关 部门立即进行了督查整改,拆除了这几处限高架,节目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效果,沿线村民对媒体监督拆除限高架给予了好评。2021 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政策落地执行,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江安县融媒体中心获奖作品《记者调查:“双减”政策落地落地》系列报道,以新学期开学为切入点,以记者调查的形式,深入采访学生、家长、教师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人员,听取各方意见和心声,记录校园新变化、新气象,做到客观、准确、平衡,引导社会各界理性看待、支持并参与教育改革,形成教育回归公益属性、教育主阵地回到学校的舆论导向。

    在此次县级融媒体参评作品 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注意,大致有以下几点:

    1、作品报送的规范意识不强。部分作品没有严格比对报送要求细则报送,甚至报送作品缺失;一些作品体裁界定错误,例如作品参评项目为“文字消息”,但整个作品从标题到内容则完全是通讯写法。

    2、部分作品制作粗糙、质量较低。在本次四川新闻奖评选过程中,部分消息类作品缺乏深度,叙事平庸,缺乏细节。一些短视频、电视报道类作品存在拍摄简单、画质模糊、镜头晃动明显、旁白与画面不相符等问题,需“心至”才能“力至”。

    3、同质化题材扎堆,硬新闻不多。抗击新冠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庆祝建党百年等等都是比较集中的选题,经济类、科技类、环保类、文化类、体育类题材的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和新闻性、时效性、可看性非常强的硬新闻很少,策划性和可预知性的报道偏多,比如某工程竣工、某项目启动、某政策实施、某活动开展的报道等等。当然, 不是说不能策划新闻,但是不能不努力挖掘独特的新闻价值。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我们更为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业务水平的加速提升感到欣慰。四川省县级融媒新闻奖的开评,必将进一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促进基层宣传工作更好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更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